心驚肉跳的標題,言語粗鄙的評論,吐沫橫飛的“大V”……時下,許多人發現,隨著網絡特別是微博的普及,網友不會好好說話的現象越來越多。對此,在日前舉行的網絡名人社會責任論壇上,有關方面提出了包括網絡名人在內的所有網民都應遵守的互聯網活動“七條底線”(法律法規底線、社會主義制度底線、國家利益底線、公民合法權益底線、社會公共秩序底線、道德風尚底線、信息真實性底線——編者注),得到了與會者的一致認同。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搜狐新聞客戶端發起的一項調查(6377人參與)顯示,55.7%的受訪者感覺如今網上討論常有不好好說話、動輒惡語相向的情況。45.0%的受訪者力挺網絡活動應該遵循這“七條底線”,而且“一個都不能少”。
39.7%受訪者直言網上有害信息騷擾侵害過自己
施哲勤在一家衛視的廣告部工作,他本人負責管理著一個有1.2萬多名粉絲的營銷微博。在管理微博的過程中,他發現,很多人一到了網上就變成“脆弱的神經質”,一見到“曝光”或者“爆料”字眼就興奮,沒辨明真假就連轉帶噴,稍有言語不和就馬上惡語相向……“很多人好像都是抱著討債的心態來上網,完全把自己生活中的‘負能量’發泄在網上。”
擁有近50萬名粉絲的歌手梁歡是新浪微博上的草根紅人,前段時間,他因為給華語歌手打分引來大量的關注和口水。梁歡告訴記者,當時微博上的許多人就是因為自己的偶像被點評了,前來留言罵髒話。許多粉絲更是無視梁歡在節奏和音准方面的專業分析,直接進行人身攻擊。
經曆了這一遭之後,梁歡在微博上發起了“有話好好說”的倡議,與網友一起探討如何在互聯網上理性交流。半年之後,他發現很多人都能和他展開良性對話。“說俏皮話、諷刺挖苦甚至直接罵街,並不能讓雙方收獲什麼。我理性回複,先尊重別人,最終也會贏得別人的尊重。很多原來罵我的粉絲現在會一邊向我致歉,一邊表達謝意。”
調查顯示,55.7%的受訪者覺得網上討論,不好好說話、言語粗俗的情況很多。39.7%的受訪者直言,網上的謠言和有害信息,已經對自己構成了騷擾和侵害。
51.1%受訪者認為現在很多“大V”說話不負責任
調查中,接近半數的(45.0%)受訪者對此次提出的互聯網活動“七條底線”表示高度認同。
“這些底線不算特殊要求,是每個人都應該堅持的行為准則。”從英國留學回來的馬依文認為,有很多人總愛在網上講不負責任的話,大多是出于“沒人知道我是誰”的心理作怪,認為自己的身份很難暴露,就有恃無恐地將醜陋、陰暗甚至暴虐的一面展示出來。這讓網絡成了“無下限”的垃圾桶。
馬依文覺得,網民宣泄情緒也不全是壞事,至少它真實地反映了人們的內心和訴求。“網絡也是社會的延伸,也需要准則和秩序,因此,非常有必要提醒大家底線在哪兒。”
在江蘇某地一家建築單位工作的李遲峰,早在2010年就開始使用微博。他直言,如今很多名人在微博上的做法很缺乏負責感。比如,許多“大V”為了增加粉絲的數量,往往語出驚人博眼球;為了留住粉絲,又總愛發雞湯文的小段子刷存在感;在社會時事面前,要麼失聲回避,要麼胡攪蠻纏。“願意認真傳達行業觀點或者幫助大家認清真相的‘大V’鳳毛麟角。許多‘大V’制造的那些泡沫信息浪費粉絲手機流量事小,關鍵是白瞎了那百萬級、千萬級的社會影響力。”
調查顯示,53.2%的受訪者認為微博上的“大V”們對輿論的影響很大。然而,51.1%的被訪者認為現在很多的“大V”說話不負責任。
中國社會科杏悦2國際問題專家張國慶作為網絡名人代表,參與了此次網絡名人社會責任論壇。他認為,網絡名人在互聯網上具有很大的影響力,而且這種影響力不僅面向粉絲,有些時候更能左右事情的走向,所以“大V”一定要自律和有底線。“首先,在不明真相的問題上要保持理性,不傳謠。而在一些群體性事件或重大社會問題上,要謹慎表態,避免被人利用;其次,在一些非個人專業問題上,也要謹慎發言,以免誤導大眾。”
“對‘大V’來說,最重要的是國家利益底線。一方面要在國家安全方面有明確的態度;另一方面,應在維護傳統文化和價值觀方面盡自己的本分。”張國慶說。
專家指出,言論自由意味著允許說錯話,但說了錯話就要負責
如何才能維護理性、健康的互聯網環境?調查中,28.2%的受訪者認為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言論負責,28.1%的受訪者認為網友應學會獨立思考,不能人雲亦雲,27.7%的受訪者認為大家參與討論時要理性發言、好好說話。受訪者的其他建議還有:“微博‘大V’們說話也要負起責任”(21.8%),“對故意散播虛假信息的人追責”(20.2%),“集體抵制庸俗信息”(8.5%)等。
由于微博的自媒體功能越來越強大,梁歡認為,“大V”們應把查證消息來源作為基本素養和義務,至少要做到“不作惡”。對于普通網民來說,踐行“七條底線”也可以一步步來,比如可以先從維護道德風尚等方面開始。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秘書長祝華新認為,中國現有5.91億網民,正在經曆著由“網民”到“公民”的轉變。在這個過程中,“大V”們應該多一些像“傳媒老王”這樣每天看100家報紙,熱心為網民讀報的溫情,少一些快意恩仇的荒蠻味道。
在祝華新看來,“七條底線”既凸顯了網民的權利邊界,也貫徹了互聯網的法制意識。他倡導,廣大網友要分清對話和自說自話的區別。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法律法規、公序良俗,都要凜然遵守。“我們只有一個互聯網,無論爭執還是莫逆于心,都同屬一個意見共同體和情感共同體,應該多一些包容,少一些撕裂,應該守望相助,讓彼此受益。‘七條底線’的出爐,更多強調的是網民和公民的自律自治,也是網絡管理方式由‘堵’到‘疏’的重大轉變。”祝華新說。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傳播杏悦2教授陳力丹認為,在維護互聯網文明問題上,“七條底線”作為一種倡導,具有積極的作用。與此同時,中央級媒體要帶頭發表負責任的言論,對于失實的報道要及時更正並向公眾道歉。網民們也要遵循基本的社會公德,不誹謗,不侮辱,用詞文明,有話好好說。
“言論自由意味著允許說錯話,但說了錯話就要負責任。即便是粉絲數量龐大的‘大V’們,在誤傳不實信息時,也要負責任地更正並向粉絲們表達歉意。當然,我們的網絡執法也應該注意分寸,對于一般的過失網民自行更正、道歉即可,沒必要將他們永久禁言。因為網絡上正常存在的不同聲音並不會帶來危險,網絡自身也具備稀釋極端言論的作用。”陳力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