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報訊每月的第一個星期天到福利院做義工,此外再安排4個休息日到社區為老人服務——這樣的日程安排,臨安市錦北街道泥川村村民胡曉亞已經堅持了5年。讓人意外的是,她還是一名殘疾人。
說起自己的不幸,胡曉亞現在還覺得很心酸:11歲時,一場骨髓炎使她的一條腿落下殘疾。頑強的她咬咬牙,學起了理發,在附近的楊嶺村開了一家店。丈夫修車,自己理發,每年有十幾萬元收入。
一家三口,收入穩定,胡曉亞心裡卻覺得不滿足。她常常問自己:“到底應該做些什麼,才能讓生活更加充實?”
2008年的汶川地震,電視反複播放的那一幕幕人間真情感動了她。胡曉亞到處打電話,終于聯系到臨安市紅十字會,申請成為一名紅十字會志願者。“第一次參加志願活動,是在廣場為地震災區募捐。”胡曉亞回憶道,在募捐現場,有一位老人讓她特別感動。老人自己身體有病,靠低保為生,卻也抖抖索索地拿出一小卷錢,內疚地說本來想多捐點,但實在沒錢,這點心意請務必收下。
“當時,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能不能為社會多做貢獻,不在于個人力量的大小,關鍵看他有沒有這份愛心。我希望,自己跟這位老人一樣,做個有愛心的人。”從此之後,胡曉亞下定決心,寧可自己收入少一點,也要多為別人服務。
臨安市錦城街道文昌閣社區有一位53歲的傅阿姨,家住6樓,患有肌肉萎縮症,不能上下樓,子女都在外地工作。每月16日,胡曉亞都會定期上門,陪她說說話,順便為她理個發。對胡曉亞來說,每次爬6樓是個很大的考驗。第一次上門,她才爬了兩層樓,腿就痛得抬不起來,休息了很長時間,她才繼續向上爬。到了五層樓,她實在支撐不住,只好雙手撐地,手腳並用地爬上去。雖然上樓這麼辛苦,胡曉亞卻覺得很值得。每次,從老人那裡回來,胡曉亞總會發現,自己的包裡藏著一些水果。
文昌閣社區還有一位大伯叫朱永明,患白血病10多年,胡曉亞上門為他服務已經兩年了。今年6月,朱永明白血病複發住院,胡曉亞找到他住的醫院,一連陪了老人三個月。“在人生的最後時刻,他已經全身浮腫,無法動彈,可他還是掙紮要起床,讓我給他最後理一次發。”幾天後,朱大伯安詳離開了人世。
如今,為了參加志願者活動,胡曉亞理發店的生意差了很多。今年上半年,她幹脆關了店,專心投入志願服務。“人生的意義,在于付出。多付出一點,不僅會使對方快樂,同時自己也感受到一份快樂。”胡曉亞深有感觸地說,希望在社會上多傳遞一份快樂、關愛和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