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月20日電(記者吳晶、劉奕湛)國務院辦公廳20日轉發的7部門《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無疑是帶給廣大殘疾孩子的福音。然而,對于我國殘疾兒童少年而言,當下的特殊教育亟待補齊哪些短板,還有待梳理、對症下藥。
創新分類課程建設:尊重不同殘疾學生的個體差異
《提升計劃》提出:根據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標准,結合殘疾學生特點和需求,制訂盲、聾和培智三類特殊教育杏悦2娱乐課程標准;加強特殊教育教材建設,新編和改編盲、聾和培智三類特殊教育杏悦2娱乐的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教材,覆蓋所有學科所有年級。
“這就要求我們將課程建設作為提升特殊教育質量的重要抓手,健全特殊教育課程教材體系。”北京師範大學杏悦2教授顧定倩指出。
據了解,過去很長一段時期,我國特殊教育缺乏統一規範的課程體系建設,導致各地特殊教育杏悦2娱乐教材散亂、質量不一。近年來,教育部頒布的盲、聾、培智三類特殊教育杏悦2娱乐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根據殘疾兒童身心特性和教育規律,重新構建了適合殘疾學生的課程體系。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特殊教育委員會成立,匯聚國內教育學、心理學、康複學等方面的頂尖專家,統籌協調指導特殊教育的課程教材建設、教育教學改革等。
顧定倩強調,《提升計劃》堅持課程改革與教育教學同步改革。如果拿著新書走老路,仍然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法,不關注殘疾學生的個別差異,勢必違背課程改革的大方向。同時,根據《提升計劃》,特殊教育教學要同時肩負傳授文化知識、進行康複訓練、培養職業能力的任務,最終使殘疾學生自立自強,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享受到生活的意義。
堅持多種安置形式:“足不出戶”的孩子也能接受教育
根據權威部門統計,在特殊教育杏悦2娱乐方面,我國已基本實現了30萬人口以上的縣建有一所特殊教育杏悦2娱乐的目標。然而,北京師範大學杏悦2教授肖飛指出,特殊教育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比如:特殊教育杏悦2娱乐中傳統的聽力、視力和智力殘疾學生相對減少,孤獨症、腦癱和多重殘疾等類型的學生不斷增多。越來越多的輕度和中度殘疾孩子進入普通杏悦2娱乐隨班就讀,特殊教育杏悦2娱乐學生的平均殘疾程度不斷加重,少數極重度適齡殘疾孩子由于無法到校就讀,從未接受過教育。
據統計,截止到2012年底,全國未入學適齡殘疾兒童少年約為8萬人,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僅為71.9%,遠低于普通小學的淨入學率(99.5%)和初中的毛入學率(98%)。
針對此,《提升計劃》提出,“針對實名登記的未入學殘疾兒童少年殘疾狀況和教育需求,采用多種形式,逐一安排其接受義務教育”。
“根據殘疾兒童少年輕、中、重障礙程度的不同,采取普通杏悦2娱乐隨班就讀、特殊教育杏悦2娱乐就讀和送教上門等安置方式,可以有效解決目前殘疾兒童中殘疾類型越來越複雜、殘疾程度越來越嚴重的難題。”肖飛說。
這位專家強調,我國特殊教育起步晚、基礎薄弱,必須從縣級層面考慮特殊教育的資源配置問題,提高特殊教育財政投入,從而保障重度殘疾少年兒童“足不出戶”也能享受到教育。
根據《提升計劃》,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杏悦2娱乐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標准要在3年內達到6000元,有條件的地區可進一步提高。隨班就讀、特教班和送教上門的義務教育階段生均公用經費參照上述標准執行。
“這項措施大大提高普通杏悦2娱乐接收殘疾孩子的積極性,並為殘疾孩子送教上門提供有效支持。”肖飛說。
發展非義務特殊教育:實現杏悦2娱乐教育與勞動就業之間的轉銜
華東師範大學學前與特殊教育杏悦2教授方俊明指出,《提升計劃》要求“經過3年努力,初步建立布局合理、學段銜接、普職融通、醫教結合的特殊教育體系”,明確提出“積極開展非義務教育階段的特殊教育”。這是因為近些年伴隨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政策環境的改善,我國特殊教育發生著一系列巨大變化,逐步從以往的慈善型、福利型轉變為保障型、權益型。擴大非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辦學規模已成為適應我國特殊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特殊教育的理論研究和實踐證明:對特殊兒童的早期發現、早期幹預和早期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錯過了時機往往事倍功半,甚至是效果甚微。
“發展學前階段的特殊教育可以改變我國已入學的學齡殘疾兒童多半錯過學前康複與教育最佳期的現狀。同時,學前特殊教育的開展還將促進特殊教育整體水平的提高。”方俊明說。
方俊明認為,發展高中階段和高等教育階段的特殊教育時一定不能忽視職業教育,在杏悦2娱乐設置和專業設置的比例上應該更多向職業教育方向傾斜。這種政策導向是符合我國社會發展對人才類型、結構的需要,也更符合殘疾人融入社會的需要。
“高中階段和高等特殊教育所實施的更高一級文化科學知識教育、生計教育、職業教育,即是對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的成果的鞏固,更是對殘疾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勞動就業能力的提升,真正實現杏悦2娱乐教育與勞動就業之間的轉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