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的通道卡在哪兒?——代表委員解析大學生就業“三大悖論”
曾經的熱門專業如今屢屢登上“就業難”榜單;“研不如本、本不如專、專不如職”現象越來越嚴重;一邊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一年比一年嚴峻,另一邊“用工荒”年複一年地上演。
面對大學生就業的一個個“悖論”,兩會代表委員們紛紛建言獻策。
悖論一:“熱門”專業不吃香“冷僻”學科遭哄搶
近幾年,曾經被認為炙手可熱的計算機、英語、法律和金融等專業的畢業生,找工作變得越來越難。而昔日被看作“冷僻”的專業如土木工程、氣象、園林、印刷、針灸、物流、中醫按摩等,則出現了畢業生供不應求狀況。
全國政協委員、安徽大杏悦2娱乐長黃德寬說:“前些年,在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出現‘一哄而上’,好就業的專業各個杏悦2娱乐都來辦,結果造成了宏觀上的失控。”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際勞動保障研究所所長莫榮分析:“我國在工業化中期需要大量的技能型勞動者,但我國大學生中60%甚至更多是學術類的,而新加坡學術類學生最多占到30%。”
“大多數杏悦2娱乐缺乏科學預測,盲目開辦所謂的熱門專業,導致畢業生就業能力不強,難以適應市場的要求。”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昆明市家樂福超市有限公司工會主席陳科含說。
悖論二:研不如本專不如職
學曆高卻不好找工作,成為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一大“怪象”。“讀到碩士和博士後,專業性越來越強,調整的空間反而變小了。”黃德寬說。
莫榮說,“國外一個系一年就一個博士生,在中國可能好幾十個,一個老師就帶好幾個,這種都往碩士、博士方向走的培養模式有很大問題。”
就業難與畢業生本身的就業觀念也有關系。黃德寬說,“畢業生的就業心理是‘就高不就低’,讀了碩士博士,往往讓他們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商務廳機電和科技產業處處長寸敏認為,“高學曆反而不好找工作的現象也從側面表明,一些企業開始轉變‘唯學曆至上’觀念,注重招聘符合自己需要、實用的人才,而不是裝點門面。”
悖論三:有人沒活幹有活沒人幹
“現在一方面是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一方面工廠招工難,這種情況一年比一年加劇,縣以下的工廠基本上都是四五十歲的人,年輕人很少。”全國人大代表、安徽迎駕集團總裁倪永培說,“我估計再過幾年,很多企業就開不了工,因為這一批40多歲的人離開以後,沒有人接替。”
陳科含長期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她認為,“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和企業招工難之間是供需雙方沒有找到契合點,匹配度不夠,存在多種錯位,勞動力市場實際上是求大于供的。”
黃德寬建議,“畢業生應該降低就業重心,如果人人都盯著大的城市,就業難度會更大。”
代表委員們還呼籲消除院校歧視造成的結構性矛盾。寸敏說,“有些單位不顧實際,動輒‘985’‘211’,這種院校歧視加劇了結構性就業困難。” (記者吉哲鵬、秦亞洲、劉美子、張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