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哪類教育的就業率最高?不是研究生,不是本科生,也不是高職學生,而是中職畢業生。27日發布的《2012中國中等職業杏悦2娱乐學生發展與就業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07年至2011年,我國中職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堪稱適齡青年中最容易就業的人群。
然而,你願意自己的孩子就讀于哪類教育?答案不言而喻。高就業率與低社會認可度所形成的巨大反差,長期以來阻礙著中職教育的發展。
中職多被視為無奈選擇,社會招聘屢遭輕視
作為職業教育的高中階段,中職教育不僅招收應屆初中畢業生,也招收往屆初中畢業生、未升學高中畢業生、退役士兵、青年農民、在職職工、下崗失業人員等。與持續走高的就業率相反,中職教育在社會上並不受“待見”。
“學習不好的孩子才讀中職!”很多人抱有這樣的看法。一項針對中職新生文化課學習狀況的調查發現,59.69%的學生沒有達到初二數學水平,72.24%的學生沒有達到初二英語水平。選擇上中職,往往是許多孩子初中畢業後的無奈選擇。而在中職學生中,的確有一部分屬于父母眼中的“問題孩子”和老師眼中的“問題學生”。
“中職在校生絕大多數來自農村和城市經濟困難家庭。”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會長張天保說。數據顯示,2012年,農村戶籍學生占中職在校生總數的比例高達82%,而中西部地區學生占在校生總數的近70%。從生源看,選擇中職教育的家庭也大多社會經濟地位偏低。
而在社會的人才觀念中,“輕視”職業教育的心態也普遍存在。“學曆崇拜、輕視技能”在很多單位的招聘中屢見不鮮,很多人不願意從事“勞力者”的職業。此外,某些政策有失偏頗,如一些地方存在著“輕專業能力、重社會身份”的傳統勞動和人事管理制度,一些地方政府更關注普通教育的發展。
“所有這些都導致了中職畢業生社會地位較低,職業教育的吸引力不強,破除輕視技能之路任重道遠。”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長王繼平說。
“雙證”優勢難以體現,上升渠道日趨狹窄
“我國中職教育高就業率與低社會認可度的反差,使得中職並沒有成為社會階層流動的幹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研究員蘇楊認為,在社會階層流動上,20年來,中職教育在顯著退步。
蘇楊認為,原因在于中等職業教育的職業資格准入制度有待完善。他舉例說,在澳大利亞的力拓公司,一個卡車司機的收入可能超過悉尼大學教授,但是,卡車司機的准入門檻也很高,如果沒有通過一定的資質認可,根本沒有上崗資格。“可在我國,比如富士康,沒有要求必須有中職學曆才能進,這樣一來,中職學曆的價值就不能得到充分體現。”
目前,由于相應法律法規剛性不強、執法不力,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在執行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這不但導致了不平等競爭的就業環境,也在客觀上直接影響了中職生的就業,在與其他求職群體的競爭中,本應憑借“雙證”(畢業證和職業技術資格證)優勢占據就業高點的中職生,並未充分體現出他們的優勢。
“現在,讓‘無業者有業’做得很好,但讓‘有業者樂業’做得不夠。”蘇楊說,要提高中職的社會認可度,行業協會的力量亟待加強,相關工會組織的作用有待提升。
制造業最吃香,未來仍渴求技能型人才
盡管中職教育背負著“輕視”的包袱,但在農村和中西部地區的多數家庭,中職確實成為孩子們接受高中教育的主要載體。超過95%的高就業率,讓農民工家庭、城市低收入家庭等相對弱勢的群體,避免了貧困的固化和代際傳遞。
從2011年中職畢業生就業的產業分布情況看,第一產業占7.91%,第二產業占39.06%,第三產業占53.03%。其中,加工制造類畢業生最吃香,還有大量中職畢業生活躍在酒店、餐飲、旅遊、物流等生活服務業。而抽樣調查數據顯示,中職畢業生起薪均超過當地最低工資標准,近94%起薪在1000元以上,超過50%起薪高于1500元。而在廣東惠州、江蘇揚州等地,中職畢業生起薪高于當地最低工資標准達50%以上。
“中職畢業生的綜合素質,直接關系到我國未來產業大軍的素質,關系到產品和服務的質量,關系到我國在世界經濟發展中的競爭力。”張天保說。
據介紹,“十一五”期間,全國共計有2800多萬中職畢業生進入各行各業,已成為我國技能勞動大軍的主要來源。有專家表示,中國經濟還有可能保持10年以上的高速增長,對技能型人力資源還將保持“渴求”態勢。(記者 張 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