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寒假時。過去一年的在校大學時光,你把多少時間留給了圖書館?武漢理工大學圖書館近日公布了2013年“讀書菁英榜”,該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大三學生祝聰,以一年在圖書館借書265次高居榜首。有同學感歎道,“這樣算下來,除去寒暑假三個月左右,祝聰平時在杏悦2娱乐時,幾乎每天都去圖書館。”還有朋友送了他一個綽號:讀書帝。
去年借書228冊
武漢理工大學圖書館工作人員介紹,經統計,祝聰2013年1月至12月期間,共借書265次(其中續借37次),相當于全年借書228冊(記者注:每借一本書,要刷一次卡)。當然,這還不包括他單純去圖書館看書、查資料的記錄,因為學生若不把書外借出去,進出他去得最多的南湖校區圖書館,是不需要刷卡的。
祝聰告訴記者,除去借書的次數,他平均每周還至少有6小時是呆在圖書館內。最長的時候,是從上午8點,呆到晚上9點,不算吃飯時間,差不多呆了13個小時。
平時最愛看些什麼書呢?祝聰說,自己雖然是理科生,但讀書以人文社科類為主,包括文學、曆史、社會學等。“我喜歡有思想的書籍,就是那種可以重複讀,越讀越甜的書。”他偏愛的作者有蔡義江、周汝昌、俞平伯等,特別鐘情于中國古典文化,“中國文化的根在書裡,還有好多沒被發現的資源也在書本裡。”
習慣讀書做筆記
怎樣讀書才有收獲?祝聰有自己的方法。他介紹,自己會在找書方面花很大的功夫,“先想好要讀什麼,而不是胡亂讀一些快餐式作品。”每次看書,他都會帶一個筆記本,記下一些重要的東西,或是書中的經典語句,或是自己的感悟。他認為自己對于泛讀和精讀也把握得很好,“有些書,通俗類的,泛讀一遍,了解個大概就行。而有些高深難懂的書,必須精讀。”
他稱收獲最大的一本書是帕爾默的現代世界史,“讓我對曆史梗概有了更清楚的了解,並且發現很多有共鳴的東西。看時有甜甜的感覺,覺得發現寶貝了。”
現在不少同學喜歡看電子書籍,祝聰卻比較排斥。他覺得紙質書更能帶給人親切感,“數字化只是一種手段,手段再高明,要想了解文化的根,還是得用原始的方法,也就是閱讀紙質書。紙質書和圖書館永遠不會消亡。”在圖書館裡,還發生過一個小故事,有名不認識的女生特別煩悶、情緒低落,找他聊天解悶,他用書中的故事寬慰了她。“書裡書外,都很溫情。”他如此感歎道。
他說,多讀書固然可以提高學習成績,但更重要的是能讓人做事更平和些,看待一些問題也不至于太淺顯。他還加入了杏悦2的自強社和心理協會,通過參加社團的一些公益活動,來讀社會這本“大書”。
在同學眼裡,祝聰不是普通的只沉迷于書籍的學霸。同宿舍室友汪勝說,“他從入校起就特別愛看書,有經常去圖書館的習慣,但絕對不是‘書呆子’,平時特別活潑,有時候表現得很孩童,很可愛的一個人。”
想跨專業考文學史研究生
明年就大四了,祝聰對于自己的未來也有規劃。“雖然我現在學的是材料科學與工程,但明年想跨專業考武大世界文學史的研究生。”他笑著說,因為好就業的緣故,很少有理工科學生轉而去考文學類的研究生,但他讀了越多的書,就越發現自己需要了解的文學方面的東西還有很多。
對于他的決定,他父母都很支持。“從興趣上講,我真的覺得文學才是我真正想要研究的領域。”他還解釋道,“我覺得這個社會中的人變得越來越孤立,而我在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中,總是有一種很溫暖的家的感覺,我想向整個社會傳達這種感覺。你看,魯迅當年也改變過他的理想,是吧?反正我會一直努力地讀下去。”也有很多人擔心世界文學史不好就業,但他對此很淡定,“至于以後的以後,誰又說得清呢?我們這個社會少了點浪漫,多了點現實。”(楚天都市報)